40万赵军全军覆没(赵军40万大军全被活埋的原因有哪些)

本文目录一览:

长平之战中白起活埋40万人是真的吗?

1、白起没有活埋了40万人,而是驱赶到事先挖好的大坑中,然后再用箭或到将他们杀死。《战国策》记载,战国末期,秦赵两国交战,史称长平之战,这场战争中白起坑杀了40万赵军。

2、平日为平民百姓,因此赵军的人数应当是真实的,而在长平之战中,赵国确确实实派出了所有的壮劳力。

40万赵军全军覆没(赵军40万大军全被活埋的原因有哪些)

3、真的。长平之战,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,长平之战以秦国获胜而告终。战后,赵国元气大伤,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全方位对抗,此战后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。

4、首先这场大战应该是真实存在的,坑杀赵国士兵也是真实存在的。考古学家在山西长平之战古战场发现了当年赵国士兵的遗骸,几乎隔几步就会挖出一些尸骨,证实这件事情的真实性。

5、万,无非是个虚数,但是赵国的兵力最少有10玩,记住,这是实实在在的 10万人 不是说这玩的 你以为说埋就埋呀。秦军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,不能引起哗变。

赵国为什么用赵括替换老将廉颇,导致赵军在长平全军覆灭?

因此,当得知赵括(宗族)的才华后,果断换掉了廉颇。从廉颇自身层面来说,因为太过忠厚,缺乏变通,因此其人缘并不好,在朝中没有朋友,唯一的蔺相如已死。这导致在关键时刻没人站出来为其说话。

同时,还有说法认为,因为廉颇坚守不出,秦国大军始终难以彻底消灭赵国士兵,所以,秦国就让人在赵国散播秦军最忌讳、最害怕的,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军的将帅。

众所周知,赵括在长平之战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,就是赵括用经验不足的“纸上谈兵”代表换下了老将廉颇。客观的说,赵孝成王换掉廉颇是有比较合理的理由的,并不能简单地称之为“昏庸”。但问题是,当时的赵国犹如名将云集。

秦国先期经过几场血战,突破了赵军几个防守要地,但付出较大代价。此时秦国暗中派遣白起为主将,增兵长平,并派遣间谍深入赵国,离间军臣关系,最终赵王以赵括代替廉颇为前线主将。

从赵括选择主动出击导致赵军全军覆没的结果来看,廉颇选择坚守不出实属上策。可对于赵国来说,廉颇的战略却是要赵国的命。从上党之战开始,廉颇就一败再败,损失众多关隘和城池。

后来,廉颇为了替部下报仇,他率赵军猛攻秦军。赵国和秦国各地的援军源源不断的被派往长平,长平就像个雪球,越滚越大。这也是让赵孝成王做梦都没有想到的。

40万赵军全军覆没(赵军40万大军全被活埋的原因有哪些)

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,赵国被坑杀40万大军,40万是否是实数?

长平之战活埋40万不真实。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时期,这个时期秦朝已经开始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了,赵国也是最后一个有能力和秦国一战的国家,并非没有兼并秦国的可能。

首先,坑杀的数字可以说肯定有夸大,当时赵国最多发动了有水分的45万人马,在经过激烈的战斗后,不大可能还有40万的剩余部队。

真的要按账面数量,白起一生杀人超过百万之众。相当于杀光了当时七国所有de青壮年劳力,这很明显是不现实的。所以长平之战赵国军队很可能没有40万数之多。

在长平之战中,《史记白起王翦列传》是这么记载的,长平之事,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赵此外,根据其他历史的记载,长平之战以后,赵国的所有青壮年基本上损失殆尽。

长平之战坑死四十万赵军!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谁造成的?

作为战胜方的秦国,国力已经因为长平之战到了极限,国内剩余的物资不足以在供养赵军这四十万大军。即使国力不足以供养赵军这四十万大军,为了削弱对手,秦国也不会释放这批人。

而导致白起下狠手的最直接原因,是赵军的反复无常,降了再叛。而在两国交战的长达百年的历史里,赵国臣民对国家的认同感非常强,所以秦军尽管多次战胜赵军,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赵军的作战实力,消除帝国的心腹之患。

长平之战秦将白起为什么要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?所谓历史,不是你杀我,就是我杀你。这么说可能有点激进,但是细细想来,这种说法也确实有那么一两分道理。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